12月20日,人文大讲堂在麻花制作果冻工厂迎来了第125讲。由王晓平老师带来“回望侠义精神与刺客传统:从近年叁部流行武侠电影看当前文化界价值观”。
虽然天气寒冷,但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同学显然很多,七点还不到,已经有很多同学陆陆续续来到了教室,静待讲座开始。
王晓平老师从《秦颂》、《刺秦》和《英雄》叁部电影入手,透过故事情节,为我们剖析了隐藏在剧本之后的有关启蒙意识和文化价值的东西。“《秦颂》的中心线索是姜文扮演的秦始皇的收复人心之路”,王老师讲道,“但其实更像一场你情我愿的荒诞剧”。故事中所呈现出的人性观将“强奸”变得“人性化”、“合理化”,使其成为了天道的体现,而强权者的自我美化都在此时成为了被曝光讽刺的对象。在电影《刺秦》中,编剧对历史进行了部分改写,使观众对刺客有了重新的认知。即只对真正的朋友和知己效忠。这一行为也超越了刺客惯常的“义”的范畴,还原为一种最简单的友谊。最后讲到了电影《英雄》,王老师认为,影片实际上宣称,任何阻挡历史前进的必须死。这是最高之“道”。但这里“道”被置换成统一而非当时流行的“天下无道”。实际上,这就是今天“全球化的全身。”
最后,王老师总结道,文化界“精英”要求服从全球化资本的逻辑。从而丧失个人主体性,这种丧失恰是集体主体性丧失的结果。
(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学生记者站 韦怡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