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由来自22个国家的40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经贸专业本科生以及汉语进修生组成的中华文化体验团,在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党委副书记罗俊峰、华文系教师陈端端和学生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深入同安区厦门宏旺味香有限公司(香贡贡)和古龙酱文化园,感受闽南经济文化、闽派盆景文化、古龙酱香文化等,感受改革开放40周年来,中国公司在传承匠心精神和实施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走进厦门老字号,感受传承与共享
上午9点,师生一行首先来到厦门宏旺味香食品有限公司,了解“香贡贡”品牌的百年传承与发展历程,受到了公司总经理柯成昆先生的热烈欢迎。他带领大家参观“香贡贡”产物展厅,讲述这个民族品牌是如何从闽南诞生到成为享誉海内外着名商标的发展历程。接着,陈端端老师通过展厅里的道具演示了厦门特产肉松的加工制作过程,补充了闽南特有的民俗文化,留学生们通过沉浸式的耳濡目染学习到了课堂内鲜少出现的汉语词汇及句式表达,也了解到“香贡贡”作为目前同安区的纳税大户,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更是身体力行地履行着公司的社会责任,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这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品牌,在发扬中华传统美食文化的同时,更是体现了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公司文化精髓。留学生们在现场还饶有兴致地和老师现学起了闽南方言。

一手一盆造乾坤,一树一景看世界
随后,柯成昆先生带领留学生们重点参观了他的闽派盆景园。据悉,闽派盆景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中心,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江浙、岭南各派乃至日本盆栽的影响。而闽派盆景的精髓当属榕树盆景,榕树是闽南最具特色的地方树种,“无榕不成村,无处不见榕”亦是闽南特有的文化景观。造型洒脱自然,飘逸多姿,线条简洁明快,结构清新随意的榕树盆景成就着闽派盆景的丰富与多彩。咫尺之间蕴含参天之意,方寸之中可辨千寻之美。盆景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精品化、专业化、产业化。柯先生以公司家开阔、独到的视野不余遗力地推进着闽派盆景的发展。他寄情方寸山水,以树木定格时间,用十指造出朗朗乾坤,希望更多人了解闽派盆景独特的人文情怀。
作为闽派盆景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柯成昆对花园里的这些盆景如数家珍,向留学生们详细介绍树种的来源,盆景的制作工艺,并耐心地回答同学们的提问。来自日本的山中昭子一边用笔记下闽派盆景知识,一边与老师交流说道,“日本把这种东西叫盆栽,与中国的盆景同中有异。在中国看到这些我觉得很亲切也很新鲜。”留学生们看到十米大树浓缩成眼前摆放的观赏盆景,纷纷露出了惊奇的神态。柯先生了解到现场还有来自韩国的留学生时,便向该生说起了闽南盆景与韩国的交流,更是慷慨相赠,把一盆象征友谊长青的微型榕树盆景送给了韩国学生金殷彩。
经柯先生之手多年培养的榕树盆景或盘根错节,或华盖如翠,风格迥异。榕树叶茂如盖,四季常青,枝干壮实,不畏寒暑,象征着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一枝一叶的蓄养与修剪,数十年方能成型。正如来华留学生的在华经历,他们学过的汉语,走过的中国之路,耳濡目染的当代中国,很多都会在人生旅途中慢慢淡忘,但这些在华经历都会慢慢凝聚成中国与世界各国构筑友好桥梁的力量;他们也将带着厦大人的四种精神在五湖四海开花结果。

古龙酱园酱飘香,多国交流“打酱油”
下午,师生一行来到厦门古龙酱文化园,了解中国制酱的古法酿造工艺,读懂中国酱文化,感知深厚的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登上古龙酱文化园的木栈长道,一个近6万口传统酱缸、总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酱油晒场,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据介绍,这个晒场因酱缸数量获得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称号,古龙申请的厦门酱油古法酿造技艺还被列入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通过展厅参观、园区讲解、产物体验,留学生们对古龙的古法制酱工艺、罐头生产、公司发展乃至中华饮食文化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一个城市有她的前世与今生,城市里的老字号就是连接两者的纽带。古龙在坚守与创新中前行,一边紧守着古法制酱技艺和优良品质,一边与时俱进,不断在包装推广上做文章。如果说不变的是品质,那么顺时变化的只是新的需求满足,新的载体和新的设计。这种坚守与传承在工业技术腾飞的现代显得弥足珍贵,古龙罐头远销海外,一些东南亚留学生看到在自己国家购买过的罐头制品竟是产自眼前的工厂时不禁连连惊叹。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海外教育学院始终秉承开放式办学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精心安排类型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让留学生走出校园,走进闽南,走近中国,切身实地感受闽南各领域的发展实况。从闽南看中国,领略中国的快速发展,体验最真实的当代中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更加繁荣进步、幸福美好的中国”做出新的贡献。
(海外教育学院 潘红梅 练亚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