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制作果冻工厂

向东是大海,逐梦共前行——新时代“马可?波罗”到访“刺桐城”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02日 点击数:

漫步在五店传统街区的石板路,徜徉于悠久辉煌的海洋文明,沉浸在影雕传统工艺的艺术魅力,来自意大利的留学生朱丽亚站在着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笔下的“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繁荣海港城市泉州时,她激动地说,“我真的很喜欢这里,回去以后,我想再看看《马可·波罗游记》,全面了解‘东方第一大港’的前世今生。”

这一幕实际上是海外教育学院本学期为外国留学生精心组织设计的“中华文化体验”课程的第二节。329日,来自18个国家的42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言专业本科生及语言进修生,在课程主讲教师陈端端、学院党委副书记罗俊峰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到达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福建泉州了解海丝历史和体验闽南文化。

海交博物馆,展历史辉煌

师生一行首先来到“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这是中国唯一以海外交通史为专题的博物馆。博物馆外型像一艘扬帆远航的海船,内设有泉州海外交通史陈列馆泉州宗教石刻馆泉州民俗文化陈列馆中国古代船模馆四个展馆。展厅中,古船、远销海外的瓷器、航海指南等藏品全方位展示了泉州在造船航海、对外贸易、港市多元文化等方面的辉煌成就,印证了泉州港昔日的繁华和对人类海洋文明作出的贡献,记录着泉州先民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友好联系。

留学生们仔细观察馆内陈列品,不时彼此交流评价。此刻的博物馆变成了汉语沉浸式教学最为理想的教室,有些学生甚至还能就今昔经济地位的差异说出自己的见解。端端老师告诉同学们:“各国商旅云集,泉州成为中国当年跨国经济贸易最自由、最发达的城市。大量商人涌入泉州,不仅没有受到排斥,反而在泉州宽广的胸怀包容下和平共处。”大家听了以后特别激动,不少人表示要另寻时机去拜访馆内介绍的经贸交流的历史印迹。

闽南红砖厝,兴民风民俗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古建筑数不胜数,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课,海外教育学院为留学生们精心选择参观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这里是晋江城区的起源地,五店市街区始于唐朝年间,街区中保留有147处明清、民国至现代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历史风貌建筑。具有闽南特色的皇宫起红砖建筑,精细雕刻的古厝梁柱记录着中国工匠的高超技艺;而官式大厝的红砖象征着闽南人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

留学生们走近旅菲华侨庄铭岸的柳青新宅、吏部尚书庄一俊的天官第以及房屋雕刻保留最精美完整的朝北大厝,欣赏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的红砖古厝。时光沉淀,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书写着历史的印记。讲解员绘声绘色地补充着这些建筑物背后的故事,同学们饶有兴致地聆听这些“外国历史”,不仅见识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更深度了解了闽南建筑蕴含着的人文情怀。

石艺雕刻美,汇中西交融

泉州的石雕艺术源远流长,各类题材繁多的石雕艺术精品实际上是当年古代东方大港泉州与世界各国贸易互通,经济交流的文化印记与符号。此行最后一站留学生们来到中国石雕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青石雕专家、彩色影雕和碎石影雕创始人吴水木先生创办的东艺雕刻公司。总经理吴泰虹先生带领同学们参观石雕展品馆的各类展品,向大家介绍经典代表作,讲解不同石料的区别。一块普通坚硬的石头要打磨成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不仅要有扎实的工匠技艺,更需要独特的艺术审美设计。馆内的石雕作品有不少是宗教题材,但也不乏贴近生活,洋溢着纯真稚趣的现代石雕小品。

为让学生们零距离体验这项手艺活,吴先生邀请八名留学生现场体验最具闽南特色的影雕。来自俄罗斯的大为同学体验过后说:“这种雕刻艺术需要集中人的全部力量和注意力,这应该是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真实写照吧。这些石雕做得都很精致细腻,并且百看不厌,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掌握这门手艺。”

逛一方展馆,刻一块石雕,行走在优美的建筑艺术群里,短暂一天的中华文化体验课程结束了,但那些凝固历史的珍贵展品,精湛手艺的匠人精神以及充分体现闽南地域民俗特色的街区建筑已深深印刻在这些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海外留学生心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新时代“马可·波罗”们造访古刺桐城泉州,在这座历史悠久中西文化兼收并蓄并存的城市里,不仅体验到了最真实的闽南文化,更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前不久, 习近平主席给意大利罗马国立住读学校师生回信,赞赏该校学生立志促进中意青年思想对话和文化交流,促进中意人民友谊。海外教育学院的“中华文化体验”课程还将不断拓展发掘优秀的中华文化资源,竭力促进青春正好的中外青年思想对话和文化交流,培育更多新时代“马可·波罗”们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不负韶华,成就梦想,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谱写时代绚丽华章贡献力量,让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人文交流、文明互鉴之路越走越宽广。

(海外教育学院 潘红梅 练亚芸 罗俊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