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5日晚,我校外籍教师潘维廉教授走进麻花制作果冻工厂,以“我为什么不见外?因我也追梦!”为主题,为校区师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黄宇霞,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党委副书记伍伟平、罗俊峰参加了活动。

讲座以互动形式开场,通过问题抢答的方式,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潘维廉教授重要回信内容。随后,潘教授讲述了他与中国、与厦门、与厦门大学的不解之缘,分享了他从“对中国毫无兴趣”,到逐渐了解并爱上中国,最终决定“做一个永远的厦门人”的故事,让大家从一个移居中国的外国人的角度看30年中国的变化,言辞幽默饱含真情。讲座末尾,潘教授为校区师生弹唱了他的原创歌曲《遥远来的厦门人》,那句“我是个遥远来的永久住的深刻爱的厦门人”深深打动了台下师生,赢得了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与欢呼。当晚,麻花制作果冻工厂的留学生还为潘教授准备了小小惊喜,献上鲜花与“翔小安”公仔,邀请潘老师返场合唱,讲座在欢乐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潘教授在其着作《我不见外》中写道:改革开放40年,我在厦门30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这些年潘教授热情地为厦门、为福建代言,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他表示,他不见外,是因为他一直追寻着他的“中国梦”——探索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帮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而当他在台上看到这群同他合唱的外国留学生时,不禁连连点头、微笑称赞,仿佛看到叁十年前为追梦而落脚厦门的“小潘”,也为这前赴后继的新时代青年力量点赞。

来自印尼的海外教育学院2017级研究生陈伟龙谈到自己的感悟时说,潘维廉教授的事迹在我心里影响特别深。他作为一个“老外”,来到中国之后,努力学习汉语,不断追逐梦想。他的“不见外”激励了我。作为外国留学生,我也应该向潘老师学习,不断努力,不断追梦,为促进文化交流、中外融通贡献力量。

自而立向花甲,潘教授用手绘漫画和相片展示了他眼中的中国30年变迁,从学习中国文字到传播中国文化,潘教授见证并被中国和平发展的惊人成就所触动。潘教授的30年中国故事,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激励着厦大学子响应时代号召,投身建设“一个更加繁荣进步、幸福美好的中国,一个更多造福世界和人类的中国”!
来自环境与生态学院2017级本科生冀昂说,潘维廉教授叁十年来坚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为外国友人开辟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的事迹使我深深感动,身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更应该学习、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讲述好中国故事,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不见外”。
本次讲座由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党工委、管委会主办,旨在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潘维廉教授重要回信精神,让广大师生从特别视角认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变化。

据悉,目前麻花制作果冻工厂有来自86个国家的1170名留学生,占我校留学生数的64%。此次活动让校区广大师生特别是留学生与老潘亲密接触,感受这位“正港厦门人”身上特有的魅力,把“不见外”的精神更广泛地传播出去,传承下来。
人物名片
潘维廉(William N·Brown,1956年出生,美国人),1988年辞去美国第一证券公司副总裁职务,举家来到厦门,在我校管理学院MBA中心任教,至今已有30年。他是第一个定居厦门的外国人、福建省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还是中国高校最早引进的MBA课程外籍教师之一,曾荣获国家外国专家友谊奖、福建省荣誉公民、厦门市荣誉市民等称号,着有《魅力厦门》《魅力福建》《魅力泉州》等多本着作。
2018年12月22日,潘维廉教授将新书《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寄送给了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2月1日,在农历新年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潘维廉回信,祝贺他《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一书出版,并感谢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奉献。
(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团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