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5日晚,由厦门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办的《人文大讲堂·中华文化巡礼》第七讲(总第741讲)在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德旺图书馆八楼电影博物馆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了厦门大学讲座教授、台南艺术大学荣誉教授、电影蒐藏家博物馆创办人井迎瑞先生。在浓厚的电影氛围之中,井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当戏曲遇见了电影:以第一部台语片《薛平贵与王宝钏》为例”的精彩演讲,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黎兰老师担任主持。

讲座伊始,井教授以“厦语片”(以厦门话配音的电影)为切入点,带领同学们走进了电影的世界。他说道,作为“台语片”(以台湾话配音的电影)的前身,“厦语片”的历史短暂而绚丽。上个世纪,在大陆默默无闻的厦语片却在台湾及东南亚广受欢迎,这与当时的战乱史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电影史我们能反推出当时的历史进程,反映出无论是电影内容还是电影史本身,都是历史的实证。

本次讲座的主题《薛平贵与王宝钏》,是台湾拍摄的首部台语电影。被日本殖民了50年后,台湾在10年的恢复期里就拍摄出了这样制作精良的中国传统题材电影,可见中华文化在台湾人民心中深深根植,在历史的跌宕中从未消失。
然而,在如今这样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即使是这般珍贵的影片,也难逃被人们遗忘的命运。在流浪了60年后,这卷胶片辗转来到了井教授团队的手中,经过数年艰苦的修复工作,才使得我们时至今日仍能感受到60年前的电影艺术气息。

影片到达井教授团队手中的过程是十分坎坷的,如同其他数以千计的被修复的影片一样。为了收集这些影片,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甚至还曾从垃圾堆中抢救了一部影片——1962年由梁哲夫导演的《妈妈为着你》。井教授说:“从垃圾堆里抢救影片,这样的经历是不多的,但它确实是我们收集影片的途径之一。”

通过观看险些跟世人擦肩而过的《薛平贵与王宝钏》片段,井教授向同学们展现了早期的影片导演尝试使用镜头语言,为把舞台艺术转化为镜头艺术所作的努力。此外,由于本片使用的是客语配音,而非传统歌仔戏版本的台语配音。(注:本片原为台语片,流失多年,被井教授团队在一个客家村子中寻获。当时客家人为了便于理解,用客语为其配音。)有许多人,包括井教授自己在内,都曾提出将影片配回台语版本的希望。但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他却突然意识到,是否变回原貌并不是最重要的,去了解60年的流浪史中这部影片经历了什么才更为重要。历史是无法回头的,试图重现历史,也许反而是在扭曲历史。影片修复不是抹除历史,而是为了更好地保存历史,如“客语配音”这样的“介入”其实也属于历史的一部分。
最后,井教授提到了“心理性修复”的概念。他说,影片修复的类型有很多种,“物理性修复”、“化学性修复”等是针对影片的,而“心理性修复”则是针对人的。“它修复的是人类的记忆,是在急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讲座过后,同学们意犹未尽,纷纷向井教授提出了各自对于电影文化、电影考古与修复的疑惑,并得到了耐心详细的解答,获益匪浅。
井教授还带领同学们参观了电影博物馆。穿梭在整齐摆放的胶卷、各式各样的胶片放映机、典藏的书籍之中,同学们获得了难能可贵的沉浸式体验,也对电影修复工作产生了更为深刻的感受。
(通识教育中心 吴晨恩、曾文萃)
【主讲人介绍】
井迎瑞,厦门大学讲座教授,台南艺术大学荣誉教授,电影蒐藏家博物馆创办人,东南亚暨亚太地区音像资料馆协会(Southeast Asia-Pacific Audiovisual Archive Association,SEAPAVAA)执行委员会委员。1989年至1997年间担任台北电影资料馆馆长,任内首先提出「电影是历史文献」、「电影是文化资产」概念,开始抢救因为时代变迁而急速流失的国语片、台语片以及大量电影文化资产,并且建立了台湾地区第一套的保存系统与制度。由于多年在电影文化资产维护保存,与电影资料馆教育推广方面的贡献,获颁2014年台北电影节“卓越贡献奖”。
【“胶片电影馆”介绍】
厦门大学影像文学艺术中心电影博物馆(简称胶片电影馆)位于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德旺图书馆八楼,总面积近4000平方米。2010年,在丽江的一个不起眼的废品站中,堆积着许多珍贵的电影胶片。胶片电影馆成立的初衷,就是给这些胶片一个家,但更多的是对胶片文化的执着守护和对历史史材的珍重。据统计,目前电影馆保存有500卷胶片,不仅有上世纪的老电影,还有许多珍贵的新闻记录片。包含影片物理修复室、胶片放映体验室、电影器材展览室、胶片数字化工作室以及两岸老电影工作坊等馆藏核心展示区域。馆中还设置了一个可以容纳将近一百个座位的展映厅,这不仅让胶片电影重新成为主角,更是将延续胶片修复和研究的理念传播给受众。
【“人文大讲堂”介绍】
为传承厦门大学办学传统,营造麻花制作果冻工厂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促进文理学科交融,拓展学生学术视野,自2013年起,厦门大学教务处、厦门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开始在麻花制作果冻工厂主办“人文大讲堂”系列讲座,并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承办。至今,“人文大讲堂”开设了《人文大讲堂·周游列国》、《人文大讲堂·艺术的观念》、《人文大讲堂·文艺鉴赏》、《人文大讲堂·中华文化巡礼》、《人文大讲堂·认识中国》、《人文大讲堂·哲学与世界》、《人文大讲堂·性别与社会》、《人文大讲堂·人文经典导读》等8大主题的系列讲座式课程,截至目前共举行了741场讲座,内容丰富,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交叉融合,一直广受学生的喜爱与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