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制作果冻工厂

一堂生动的师德教育课——环境与生态学院举行集体荣休仪式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9日 点击数:

1227日上午,环境与生态学院金泉楼B103报告厅座无虚席,学院师生和从各地赶来的校友共同为建院以来退休的十位教职工举行隆重的荣休仪式。仪式突出致敬、感恩、传承等关键词,老一代环生人的艰苦奋斗、敬业奉献、以德立教、爱生如子的精神和风范,深深感染了在场的师生和校友,使得当天的仪式成为一场生动的师德教育课。

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戴民汉,厦门大学校长助理、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环境与生态学院党委书记陈光,院长李庆顺,学校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周一钦、人事处副处长余炳建,谱育(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环境与生态学院厦门院友会筹备组组长游明华,厦门尼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股东、环境与生态学院厦门院友会筹备组副组长林守雄,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学院师生代表160多人共同见证了这一暖心时刻。仪式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静主持。

在学生深情演唱《好大一棵树》后,仪式拉开了序幕。一段照片合集回顾了退休教职工在校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一张张老照片记录着退休教职工为学校、为学科、为学生默默付出的智慧和汗水。学生们也纷纷从全球各地发来祝福视频,送上祝福。多名退休教师及在场师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仪式还特别邀请了退休老师的部分毕业生来到现场,讲述与老师之间的故事。洪华生教授的1997届博士生、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王海黎教授深情回忆了以洪华生教授为代表的一代环生人开创的环科时代和塑造的“环科精神”,指出,老师们开拓进取的工作热情、坚忍不拔的执着精神、正直而诚实的领袖气质,深深地影响着自己。“耳提面命五载,终生受益不尽”,表达了对老师最崇高的敬意。

洪华生教授2014级博士生黄子鉴专程从广西赶来参加仪式,他在发言中动容地说,“一次会面改变一生、叁生有幸拜入师门”,未来将继续传承洪老师的优良传统,做好海洋科学的研究工作。

袁东星教授1992级硕士研究生、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李权龙教授回忆了求学路上,导师对自己从学业到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指导。表示“袁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仁爱之心如明灯一般照亮人生”。

张珞平教授2010级硕士研究生、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黄晨龙老师细数了导师从本科到研究生期间对自己悉心指导、培育的点滴,深情表白“我不是张老师最好的学生,但张老师是我最好的老师”。

学生们的真情讲述,深深打动了全场师生。

洪华生、张珞平、陈伟琪、李炎、袁东星、蔡立哲、郑文教等荣休教师依次发言,他们讲述了老一代环生人艰苦奋斗,开创学科、学院历史的艰辛与荣耀,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为学院今天的发展壮大和学生们的成长成才感到欣慰和骄傲,并对学院青年教师提出希望和期待。从他们的故事中,现场师生深入了解了承载着“环科精神”的“环科中心”逐渐孕育出新学科、新学院及新平台的历史,对包含着探索、奉献、坚韧、理想以及家国情怀的“环科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陈光和李庆顺向荣休教师颁发荣休纪念品。仪式还特别设置了“新老教师薪火相传”环节。老教师为今年入职的新教师代表佩戴校徽,新教师向老教师敬献鲜花,表达敬意。

周一钦欢迎荣休老师积极参与离退休处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愉快面对退休生活。希望他们“退休不褪色”,永葆思想上的青春,一如既往地继续关心、关注、支持学校和学院事业的发展,继续做青年教师的引路人、做厦大故事的宣传员、做厦大精神文脉的守护者,继续为厦大未来的发展贡献力量。

戴民汉高度肯定了本次仪式的意义,他表示,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是文化的传承与开拓,各位退休老师传承开拓的精神是无比宝贵的财富,是向前发展的动力。本次仪式为文化和精神的传承赋予新的内涵,为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陈光代表全院师生员工向各位荣休老师表达敬意和感谢。各位老师数十载如一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叁尺讲台书写无悔人生,在环境与生态学科领域里奉献青春、智慧和汗水,为学院和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他说,学院为十位老师精心策划、隆重举办荣休仪式,就是要向各位荣休老师致敬,也希望这样的仪式能让荣休老师有一种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更希望将老一辈教师坚持立德树人、爱岗敬业形成独特的文化和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

陈光希望全院教师向老教师们学习,努力做到:第一,坚定理想信念。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第二,涵养道德情操。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为,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真正成为学生景仰的引路人。第叁,具备扎实学识。要与时俱进地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以扎实学识不断提升自身教书育人能力,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需要。第四,抱持仁爱之心。要真诚地尊重学生、充分地理解学生、真心地关怀学生,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名学生,让学生在爱的阳光和雨露里健康茁壮成长。

陈光表示,学院会关心关怀每位教师,积极创造一切条件,让老师们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环境与生态学院成为好老师竞相涌现的地方。

仪式在激昂的校歌声中落下帷幕。

(环境与生态学院 文/王新丽 诸姮  图/柯晓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