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制作果冻工厂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海外教育学院举办“习近平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学习交流会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5日 点击数:

现在疫情在国外全面爆发,但是觉得不论外面疫情多么严重,生活在校园里的我,感到很温暖很安全。

“最近这几个月发生了疫情,作为厦大的学子,我也想帮这所大学。我当了志愿者,不管是测体温,还是接待同学回校院,至少能帮助社会,作为一个小小的个体,那就很不错了。”

在这里,虽然每一个人来自不同的国家,生活方式、文化背景也都不同,但相处起来却没有一丝的尴尬,大家每一个人都很善良、真诚,跟每一个人相处都很舒服。

5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对各国优秀青年来华学习深造表示欢迎,鼓励他们多同中国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国青年一道,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21日上午,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研究生2017级、2018级党支部举办“习近平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学习交流会。海内外学子共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分享疫情期间中外学子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点滴故事和心得感想。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疫情面前,全世界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克时艰,患难见真情。海院离校留学生们身体力行,守望相助,加入抗疫志愿者大军,用行动生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阿富汗留学生史菲琪主动参与到“全球看武汉”波斯语翻译志愿者工作中,加入“中伊防疫互助小组”翻译小组。作为没有医学专业背景的翻译新手,史菲琪和朋友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把防疫信息翻译成阿富汗的两个官方语言:波斯语(达里语)和普什图语,通过社交平台账号把这些疫情防控信息传播给伊朗和阿富汗民众。她动情的表示:“疫情无情,人间有情。在朋友、老师和学校的关怀下,我在中国顺利的度过了疫情高发阶段,顺利的回到了学校,重新开始校园生活。回归母校怀抱,这另我觉得非常的兴奋。”

留学生志愿者俞雯曦动情的说:“在华已留学了叁年多,留下来不少难忘的回忆。交到来自各国的新朋友,尝到美味的中国美食,体验到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都让我很幸福。近几个月发生的疫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所以作为人类,我想帮人们,作为社会中的人,我想帮这社会,作为厦大的学子,我想帮这所大学。因此我当了志愿者,帮学校一些小任务,不管是测体温,还是去接待同学回校院,至少能帮助社会,作为一个小小的个体,那就很不错了。”

总书记的回信和留学生们的默默付出引发大家的热议:

返校留学生艾丽表示,能返回学校见到同学们,她十分开心。疫情发生时,她正在中国朋友家过新年,得知封校信息,心情很焦虑。中国朋友们的帮助和支持让她觉得不孤独。返校后,她也积极的帮助未返校的留学生同学邮寄物品,办理相关手续。

留学生石本子叶在福州的亲戚家过了春节,并在家完成了网课学习和论文写作。回到阔别四个月的厦门,她既兴奋又十分感谢志愿者们的辛苦付出。她表示,在来华两年的汉语学习中,通过与中国朋友交流,她不仅了解了中国文化,而且还提高了汉语水平。在中国获得的很多知识和日子都是她宝贵的经历和财富。

留学生陈北棱春节期间也留在了中国,返校后积极参与志愿工作。她感恩在中国学习和生活中认识的每一位老师、保安叔叔、食堂阿姨甚至是校车上的司机叔叔,他们都有着以往未曾感受过的温柔和善意,因为他们每一个人的帮助,在华的学习和生活就好像在家一样。

海外教育学院17级研究生方燕荣是返校志愿者的一员,分享了自己的感想“在厦门站的志愿服务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学校对每一位返校学子的关心。老师和志愿者们一早到站,深夜方归。指引路线、测量体温、核对信息、安排乘车,每一道流程尽然有序。高温之下,他们就像一丝凉风吹到每一位同学的心上。”

同为返校志愿者的中国学生林婳婳表示“不论是作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还是一名接送学生返厦志愿者,我认为这样看似简单实则忙碌的志愿服务,就是我作为一个普通青年学子,为中外友谊交流,为讲好中国故事,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做出的绵薄贡献。”

最后,学院党委副书记罗俊峰老师叮嘱同学们配合学校的疫情防控措施,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共建共享健康平安校园。她对留学生们主动加入抗击疫情志愿者队伍的行为表示肯定,同时也希望留学生们客观真实的向身边的亲人朋友介绍自己所了解的中国,与我们一起携手,共建共享美好的世界和人类生活。

(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  文:吴倩倩 图:石冰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