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国际茶日”时指出:“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恰逢联合国“国际茶日”的到来,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厦大茶育学堂的陈艳老师,为少数民族预科学子带来了精彩的“茶育课”。陈艳老师从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入手,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华民族的饮茶文化。她指出,虽然茶的种类有所不同,但我国的56个民族,都有饮茶习惯,所以喝茶品茶,是我国56个民族的共同爱好,体现了“美美与共,多元一体”的哲学思想。她还指出“茶禅一味,茶以载道”,喝茶不仅仅是为了解渴提神,也是一种磨炼修行。在品茶中体味人生的起起落落,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达到“修身,齐家”的高尚境界。除了讲解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外,陈老师还现场给同学们演示了茶道的操作步骤与流程。少数民族预科生们听得津津有味,都不知不觉沉醉在浓郁的茶香中。

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在茶育特色课堂上,不仅能品饮到上好的茗茶,也在观看茶道表演中获得了美的享受,还了解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获得了多重收获。
“茶育课”是厦门大学为少数民族预科班开设的特色课程。学校高度重视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注重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预科生进行思想上行为上的无声熏陶,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不断提高民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少数民族预科生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