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制作果冻工厂

深入家乡基层,助力疫情防控——公共卫生学院“乡豫今厦”实践队返乡实践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3日 点击数:

不要认为学校中学到的知识是高超、万能的,只有到社会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扭到一起后,产生了社会责任感,才能获得真知灼见。”从幼雏到雄鹰,关键就是跳出巢穴的那一刻。以在基层上长才干,在实践中获新知,归雁思源报家乡的初衷,在赵煜老师的指导下,在队长夏伊澜的带领下,组建厦门大学“乡豫今厦”实践队,8名河南籍本科生分别来自公共卫生学院和国际学院。实践队于8月3日-10日期间赴家乡8个区县社区、医院开展基层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基层工作者的辛劳汗水,学习防疫一线人员的大我精神。

实践地点照片

参与疫情防控,提高健康素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身为医学专业的新时代青年深感义不容辞,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实践队在河南省内各自家乡医院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发挥专业特长,助力打赢疫情攻坚战。秦榕柯、高颢瑾分别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登封市人民医院负责引导病患、协助医生为病患测量体温和血压等工作;孙于淳在南阳市桐柏县中心医院帮助医生整理病患体检数据。此外,队员们充分立足专业,发挥特长,开展健康科普。郑怡萱在郑州市城东路社区医院开展“健康大讲堂”等活动,为基层群众科普健康知识;秦榕珂、高颢瑾分别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登封市人民医院向前来询问的患者解释包括老年人血压血糖问题、新冠疫情感染症状、宫颈癌防治等多方面健康问题,从专业角度深入浅出地为百姓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实践队员在医院工作志愿服务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践队员认识到自身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责任与担当,并且坚信在医务工作者和全体公民的努力下,中国定能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

走入家乡基层,助力家乡振兴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践队员深刻认识到青年一代在疫情防控期间和建设“健康中国”中的责任与担当。夏伊澜、王佳怡、史力文叁名队员深入家乡基层社区政府,服务百姓,助力家乡建设。夏伊澜在焦作市中站区机关工委参与“四城联创”志愿服务,撰写并发表宣传稿件,宣传机关优良的工作作风;王佳怡在叁门峡市西苑小区解决社区百姓问题,整理收集水费电费,制作推送宣传小区活动和疫情相关知识;史力文协助交警指挥交通,维持高峰期的交通秩序,积极响应“六城联创”活动,擦拭公交站牌、共享单车等公共设施,为家乡的城市建设出一份力。

实践队员在基层社区政府工作

基层是最能锻炼人的地方,因为在这里最能了解民生冷暖,培养大我意识;在这里,人民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培养随机应变,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基层也是最需要年轻人的地方,需要年轻人注入青春活力,清除陈旧腐朽;需要年轻人简化服务手续,将利民做到实处。时间虽短,奉献虽小,但一颗叫做“基层”的种子牢牢种在了实践队员的心中。

采访一线“战士”,致敬英雄本色

为了详细了解抗疫期间各地区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实践队还对医院医护人员进行了采访。屈峰灏来到南阳市中心医院,采访了肿瘤科主治医师王大夫。王医生表示,“生在中国是一种幸运和幸福,国家共抗疫情,众志成城,国家的举措和指导高速有效地阻止着疫情的传播,同时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的拔地而起更让人们见识到中国速度,同事们毅然前往前线,他们与亲人的分别更让人感受到轻生死,重离别的深沉与深刻。”除此以外,其他实践队成员分别来到各自家乡所在医院,通过采访了解到疫情期间的医院与社区联防联控的具体政策。

实践队员采访一线工作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生与死神搏斗,与时间赛跑,搏出中国精神,赢得万众敬仰。让全国人民看到了那群最可爱的白衣天使,也彰显了国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一心的民族精神。作为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学生,这次与一线“战士”面对面的采访更是让我们意识到青年人的责任、公卫人的使命。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此次返乡实践之旅进入尾声。回想整个实践过程,汗水外更多的是笑容,辛劳外更多的是收获。早出晚归,换来的是患者的一句谢谢,立足专业宣传健康知识的自豪感;风吹日晒,换来的是城市更干净的一角,用热心和真心服务百姓的满足感。八个人,八个区县,八个单位,八个故事,同一感悟。实践的过程是有限的,在实践中的所学所想将陪伴一生。

(公共卫生学院 夏伊澜 高颢瑾 史力文)



Top